2014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在校召開 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研討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發展
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東華大學和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共同主辦、環境學院承辦、河南師范大學協辦的“2014年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EEST2014)暨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IAOEES)理事會”在松江校區舉行。校長徐明稚、副校長俞建勇出席開幕式,大會組委會及主辦、承辦和協辦單位負責人、IAOEES委員代表、贊助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
徐明稚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向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學校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徐明稚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能源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在開發能源、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這對電化學能源科學技術領域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重要的機遇。他希望與會嘉賓依托大會搭建的良好平臺,加強交流,深化合作,為促進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推動國內外高水平學術研究的合作,加快電化學能源領域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大會組委會主席、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久俊教授致開幕辭,他對我校為會議籌辦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謝,并介紹了IAOEES成立的背景及目的。他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和青年才俊珍惜這一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以高度的使命和責任感推動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發展。
大會期間,法國普瓦提埃大學Claude Lamy教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會明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Hubert A. Gasteiger博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Piotr Zelenay博士分別就氫電催化、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碳材料的儲能應用、燃料電池堿性膜和燃料電池非貴金屬催化劑等議題作了5場主旨報告,為與會嘉賓思考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發展提供了前沿研究的最新視角。分會報告部分,6個分會場共安排了54場分會主題報告和28場邀請報告。來自我校環境學院的喬錦麗教授和材料學院李光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納米銅氧化物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作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的性能研究”與“超細多孔碳纖維氈的制備及其作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催化劑載體的研究”的主題報告,化工生物學院洪楓教授作了題為“細菌纖維素在抗甲醇質子交換膜的潛在應用”的邀請報告。此外,大會還安排了36個一般口頭報告及69個張貼報告,我校相關學科領域多位教師的研究成果得到口頭或書面展示,吸引了與會國內外同行專家的極大興趣與互動交流。
本次大會是我校與新成立的IAOEES攜手舉辦的首屆國際性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大會,吸引了中、美、法、德、意、加、日、韓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產學研界代表參會,圍繞燃料電池、電池及儲能系統、電催化及氫燃料、基礎電化學等4個方面的議題展開頭腦風暴。會議的召開,不僅為該領域科技、教育和青年學子提供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也將在國內外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產生積極影響,為推動我國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發展作出貢獻。
據悉,近年來,我校充分發揮傳統學科優勢,加強學科交叉,在能源環境學科基礎上,加強新能源領域科學研究,在燃料電池、光催化和電脫鹽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和令人欣喜的成果,連續在化學、電化學等領域的世界著名期刊雜志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所培養的學生也多次在國際和國內重大賽事中獲獎,大幅提升了我校在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