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思政課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經典讀書班在校舉行
“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以下簡稱“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經典讀書班12月17日至19日在我校延安路校區舉行。教育部社科司司長張東剛,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校黨委書記朱民,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徐艷國,校黨委副書記劉淑慧及部分實踐研修基地主管學校領導出席會議,2012-2014年“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及我校人文學院(思想政治理論部)教師代表近200人與會,共同就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建設加油充電、探討對策。
朱民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代表學校向與會領導、專家和老師們表示歡迎,并介紹了學校發展歷史與近況。他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落實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而隊伍建設是思政課建設的關鍵因素,抓住了“人”這一要素就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針對意識形態領域和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和教育部黨組近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目前學校正在認真貫徹落實。朱民希望學校能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學習兄弟院校在組織實施教育部“擇優資助計劃”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更好地發揮該計劃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推動學校思政課建設。
高德毅代表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對讀書班和研討會在滬舉行表示祝賀,并介紹了上海在思政課建設方面的做法和經驗。高德毅指出,上海歷來重視思政課建設,已經把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列為上海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從體制機制、關鍵瓶頸、保障條件等方面著力推進。他強調,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加強思政課建設,要找準突破口、以隊伍建設為關鍵、加強協同創新,不斷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
張東剛對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及東華大學為讀書班和研討會成功舉行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謝。他指出,當前思政課建設面臨新的形勢,也是更加旗幟鮮明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機遇期,要把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批示、意見和會議精神,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理論闡釋力,堅定大學生的“三個自信”作為思政課建設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要從建設立體化教材體系、教學人才體系、課堂教學體系、第二課堂教學體系、學科支撐體系、綜合評價體系、條件保障體系等7個體系入手,逐步構建重點突出、載體豐富、協同創新的思政課建設體系,加強系統規劃、改革創新,實現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開幕式上,張東剛與高德毅啟動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空間。據介紹,該網絡空間由教育部社科司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開發管理。2012-2014年的150名“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將首先進駐網絡空間,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張東剛還為與會的思政課教師和實踐研修基地負責人作題為“大力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專題輔導報告,就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背景意義、目標任務、政策內容等進行了深入解讀。
本次讀書班安排了多場專題式的輔導報告,并組織廣大學員進行學習體會的分組交流。上海社科院法學所副所長殷嘯虎、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陳錫喜、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專委會委員顧海良、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候惠勤等先后走進讀書班,與廣大學員分享了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和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的學習和研究成果。中國人民大學王易、北京大學程美東、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復旦大學徐蓉、西南大學白顯良、哈爾濱師范大學李慶霞、武漢理工大學王智等7位“擇優資助計劃”入選教師代表在學習總結會上作交流發言。
據悉,教育部2012年啟動“擇優資助計劃”,每年遴選50名高校中青年思政課教師骨干作為資助對象,旨在搭建多種成長平臺,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培養一批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理論功底扎實、善于聯系實際,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思政課教學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三年來已有150名中青年骨干人才獲得資助。
(攝影:李盈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