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以奮斗之我擔時代之責,上海高校學子這樣紀念五四
以奮斗之我擔時代之責,上海高校學子這樣紀念五四
2022-05-04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劉晶晶 陳泳均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在這個特殊時期的五四青年節里,青春戰疫、看齊榜樣、暢談理想、共話擔當,成為高校團員青年對節日和建團百年的最好紀念。
// 復旦大學 //
我們正青春,青年有擔當
1919年5月6日,邵力子敲響“五四上海第一鐘”,召集復旦學子掀開呼應五四青年運動的序幕;1920年8月,青年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出版發行,銘刻了百年復旦的紅色基因……今天,復旦大學發布五四主題海報,以歷數“歷史上的復旦青年”的方式,重溫復旦精神。
面對疫情大考,青年醫護投身一線,青年學子持續奮進,青年教師堅守“云課堂”,青年科研工作者不懈攻堅,青年志愿者勇擔重任,復旦青年眾志成城,大家都在各個抗疫戰場上綻放出青春最美的模樣。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連線“方艙拓荒隊”隊長陳爾真
五四青年節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宣傳部連線堅守在一線的上海“方艙拓荒隊”隊長陳爾真。面對此次疫情大考中90后、00后的抗疫主力軍,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感謝醫務青年們,關鍵時刻擔負起青春的使命,以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在方艙建設和患者救治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陳爾真囑托青年朋友,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自己身上的青春責任。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這是一場“點燃”全國人民愛國之心的戰疫,希望青年們用“堅持、堅守、堅定”的青春信念守護人民健康。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交醫系統廣大團組織和廣大團員、團干部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聽黨號令、跟黨奮斗,涌現出一大批青年先進典型,他們勇挑重擔、扛活出力,堅守一線,守護健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一場13名醫學院學生志愿者的云端見面會上,讓師長、同輩感受到了醫學生的成長和擔當。
// 同濟大學 //
學先進、樹榜樣
學先進樹榜樣成為同濟大學今年五四的重點活動,一批同濟青年的杰出代表成為同學們的榜樣。這些優秀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一起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也激勵同濟青年共同前行。
這其中,有推動交叉創新潮流、勇擔當代青年責任的2022年同濟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馬騰,這位土木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生在學術研究上始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解決結構抗臺風問題赴全國各地展開“追風”行動,以獲得第一手臺風風環境數據。
有青年報·青春上海報道過的朋輩引領同成長的醫學院2017級本科生汪洋,擔任班長和團支書的他,帶領班級連續兩年獲評同濟大學優良學風班,還堅持參加義診和獻血活動,努力成為一名有“溫度”的醫學生。
還有數學科學學院團委書記彭婧,連續九年十五次帶領團隊深入鄉村的社會實踐,開創“鄉土教育柔性介入鄉村振興”的同濟模式。她發起“漣漪行動-家園一方志”計劃,支持來自全國540個縣市的1697名大學生返鄉實踐。
// 東華大學 //
開啟“東華閃光青年云享會”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一代又一代東華人在青春的賽道奮力奔跑,成為一屆又一屆東華園里的“閃光青年”,贏得時代榮光。在建團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今年東華大學共計101個先進集體、984名先進個人和43項優秀團學項目獲得2021-2022年度五四青年表彰。
獲得五四青年獎章紡織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喬悅曾任東華大學“學習進行時”理論宣講團團長,作為團長帶領“一帶一路”全國大學生紡織援疆團助力祖國西部建設;信息學院通信工程2018級本科生李佳運是一名中共黨員,疫情中踐行黨員義務,多次擔任防疫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應用化學18級本科生鄒孟含是一名團支書,志愿服務累計時長123小時,作為東華大學西樂團團長兼首席,參與“北化、上外、東華”三校線上抗疫演出,達6萬余人次觀看;獲得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榮譽稱號的機械工程學院設計賦能鄉村振興實踐團,推動“設計+”助力鄉村振興,在云南鹽津、貴州遵義、上海崇明、奉賢等地開展設計專題實踐,真正用行動引導青年一代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之中,將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奉獻祖國。
身邊人的榜樣,始終是前行的方向,東華大學也開啟了“閃光青年云享會”,讓同學們在云端走近學校里這些閃光青年,在他們的云分享里找到方向、找到力量。
// 上海大學 //
書記與青年學子面對面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上海大學舉辦青春向黨,不負人民——“書記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座談會。校黨委書記成旦紅與青年學生代表暢談學習感悟,共話青春夢想。
座談會上,青年學生中的志愿者骨干,分享疫情期間同學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的故事。目前上大志愿者已累計參與2.5萬余次校園志愿服務,為學校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學生骨干特殊時期勇于擔當,在封控樓內做“大白”志愿者,共同守護校園。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講話精神,學生代表感悟上海大學百年革命傳統,立志傳承紅色學府精神、爭做新時代上大人。
成旦紅指出,疫情期間上大青年是勇敢的經受住了疫情考驗,走在前列,成為當下青年的一個縮影。他表示,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傳承上大紅色基因,把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祖國的命運聯系;青春是用來奉獻的,為了整個社會和我們的事業更好地發展;青春是用來積累的,求學期間努力學習,掌握今后服務社會的本領,為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要做值得回憶的有意義、美好的事情。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主題分享“來自馬克思故居的光和熱”
5月4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于雪梅教授采用騰訊會議與視頻號直播結合的方式,向來自校內外的師生們講述“來自馬克思故居的光和熱”,帶領大家云游馬克思故居,感受馬克思及其思想帶來的光和熱,讓歷史的火焰照亮未來。
于雪梅從“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爾”“從特里爾到世界”“馬克思故居”“讓歷史的火焰照亮未來”四個板塊進行分享。站在當下,于雪梅以“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去照亮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道路”作為結束語。
會展與旅游學院的研究生馬金波同學說,在疫情當下,我們青年人應該向馬克思學習“飽嘗艱辛、永不退縮”的戰斗精神,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
活動發起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檔案館副館長丁燁表示,“文博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園美育系列活動之一,疫情期間,同學們在接受美學教育的同時,也緩解心靈深處的緊張和焦慮,并從中汲取戰勝困難的力量。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青春心向黨,青年齊奮斗
回望百年,青春心向黨,團結引領廣大青年團員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建功新時代是對建團百年的最好慶祝。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上海中醫藥大學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暨“五四”青年節系列主題活動。
校團委組織各基層團支部參與共青團“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在線上打卡《團的光輝歷史》視頻團課,引領廣大團員青年們通過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感悟黨的初心和使命,增強了團員青年的時代榮譽感,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青春新篇章。
“百優齊分享”,榜樣的力量正無限激勵中醫青年勇往直前。校團委組織邀請學校及附屬醫院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個人,以及來自方艙醫療隊的一線醫護人員為全校團員青年做事跡分享。
同時,“星火講百年”團學云課堂的開展,也進一步引領團員青年感悟黨的初心使命,以奮斗之我,擔時代之責。
// 上海理工大學 //
優秀青年論“初心”
“五四”是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里,青年人不忘初心,實現自身夢想和價值。六位優秀的上理青年也在五四青年節分享感受,激勵同輩。
“不停往上走,才能遇到生活里的糖。”青年報·青春上海曾報道過的研究“豬鼻子”女生、上理工材料與化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常淑月想告訴大家的是:“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一件事?!痹谒磥恚鞍盐债斚?,做一名有正確價值觀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目前能握在手里的機會抓住。“作為新青年的我們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中,應勇擔使命,把握當下,與時代同頻,與夢想同行?!彼f。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勿忘初心,胸懷天下?!鄙侠砉す芾韺W院20級研究生康家爍是學院研團委副書記,他曾參加支教活動,也曾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尋跡上海五個新城,聚焦三區融合。他表示,無論現實的重壓和浮躁帶來多少迷茫和困惑,希望所有青年志士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上理工理學院19級本科生是然譯是理學院學生會的執行主席。上海疫情形勢緊張期間,有多次志愿者經歷的然譯毅然決然選擇留校逆行出征。他告訴大家:“年輕人,有所為,有所不畏?!?/p>
// 上海電機學院 //
相聚云端共話擔當
5月4日,上海電機學院青年師生代表相聚云端,舉行“賡續百年青春夢 踔厲奮進新時代”師生共話“五四精神”活動,談擔當、講奉獻,共同回顧總結過去,一起展望新的征程。校長龔思怡向全校青年師生發出“青春戰‘疫’決勝有我”的疫情防控行動再動員,希望全校青年師生堅定信心、堅守責任,繼續提高政治站位、做決策部署的“青年執行員”,繼續發揚志愿精神、做落地實施的“青年示范員”,繼續關心關愛身邊人、做師生健康的“青年守護員”,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繼續貢獻磅礴青春之力。
在團學骨干的帶領下,學生代表重溫入團誓詞。國賽獲獎學生代表黃年慶講述了自己厚植匠心情懷、踐行匠心精神、勇攀科創高峰的心路歷程,愿與更多青年一道,努力在科技創新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吧頌檩o導員,要堅守初心、用愛陪伴,努力做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守護人”、成長途中的“同路人”,真正成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先鋒隊、排頭兵,跑出當代青年的加速度?!卞X昆鵬說道。
校黨委書記魯雄剛寄語廣大青年師生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弄潮兒”“守護者”,讓青春因理想而豐盈、因奮斗而精彩、因奉獻而厚重。